平
织机在
侗族地区较为普遍,主要用来织布,其结构大体相同,只是各地区之间
编织方法、
织机大小、卷经轴的安放位置、经束杆(小圆竹条)的多少有所差别。主要由机床、架臂、吊综杆、卷经轴、
卷布轴、
分经棍、综、筘、“厂”形长柄、
坐板、
脚踏板及
梭子组成。以方木制成
四脚机床,通常卷经轴安放在机脚,卷经轴两端凿榫眼,套以窄
木板制成“字”或“
十字”形轴头架,用以在卷
经纱时挡幅和隔挡分纱
竹片。
机头(近身处)两
立柱高出机床约20-30cm,安有活动
横轴,即为
卷布轴。机床中部偏机脚处立架臂,架臂呈形,架臂伸向
卷布轴方向,臂端设有一可前后移动的
横轴,轴中设有2个或4个吊综杆,吊综杆以绳与
综框相系紧,并与
脚踏板相连,织者踩踏板即可牵动吊综杆,以带动综片上下运动。安有
竹筘的
木架亦悬吊在臂端,借助
木架自重来回摆动以
打纬。形长柄平放在机床上,用来拦挡机脚卷经轴两端的“字”、“
十字”架,以控制卷经轴的转动,同时通过对
机头卷布轴的转动来调节
经纱的绷紧程度,使织者坐在
机头便可操控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