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一:上传图片
方式二:粘贴地址
全部
图片
推荐词汇
传承保护
传承保护
宁强县
羊皮鼓是用羊皮蒙在蒲扇形或桃形的铁圈上(直径约36厘米),并在铁圈的把柄处系许多小
铁环
(多为8个或12个),制成可以舞动的单面鼓。它是用藤鞭击打
鼓面
和摇动
铁环
发出的“砰、嚓”声,构成
舞蹈
节奏和丰富多变的鼓点音响。
-《中国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贾银忠
基本介绍
概述
陕西省
宁强县
原名为宁羌,隶属
陕西省
汉中市,其地处
秦巴
腹地,在秦汉时期已有羌族迁徙生活于此。元灭西夏,党项羌大举向西南迁移,其中
白马氐
和
青衣羌
分散定居于
宁强县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如今在
宁强
已经没有羌族的分布,但羌族遗风非常丰富。现主要流行于
宁强
民间的
端公戏
还保留有羌族文化的遗韵。
-《中国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贾银忠
概述
在
宁强县
的
羊皮鼓舞
中,大多数为舞台表演。通常情况下,由两
男性
表演。
表演者
左手握鼓,右手持藤鞭,连打带跳,边敲边舞,并在藤鞭击鼓的“砰、砰”声和
铁环
相撞的“嚓、嚓”声中,配以曲调高亢的
唱腔
和粗狂激越的
舞蹈
,形成一种别致、独特的韵味。表演以前,
舞者
原地先打一通鼓,起着酝酿情绪、烘托气氛和招徕观众的作用。表演过程中,鼓声又担负着
舞蹈
唱腔
的
前奏
和伴奏任务,同时为
舞蹈
提供鲜明的节奏。
-《中国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贾银忠
南京市
中国
南京市非遗名录信息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工艺列表
纹样列表
地图
色彩
识图
*本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数据库
非遗术语
3,673
非遗纹样
135
点击查看包含数据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
TRADITIONOW
条件筛选
时间筛选
配色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