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国封建农奴制,比起南诏的
奴隶制毕竟是一个进步,史称其国“地广人遮,器械精良”,客观上反映了彝族社会发展的情况。
大理刀闻名全国,是
广西市场上有名的畅销商品之一,其锋利程序被描写为“吹毛透风”。可见当时
云南的
冶炼技术已达到比较高的水平。有了铁制工具,一些山田被开垦出来。公元1074年,当宋王朝
使者杨佐经过姚州时,看到当地彝族先民的田土物产,“生苗稼,其
山川风物,略比东蜀之资荣”,认为已和当时生产发展程度较高的
四川资中、荣县等地相差不远。
畜牧业也较发达,著名的“
大理马”每年都有数千匹通过“罗殿”、“自杞”,销售到
广西等地。
宋朝所买到的
大理马,据《宋史兵志》说:“每择其良赴三衙,余以赴江上诸军”和“乃命(
广西)经略司,以三百骑赐岳飞,二百骑赐张浚,又选千骑赴行在”。在对宋王朝的贡物中,还有金装碧[王千]山、
毡罽、刀剑、犀皮甲、鞍辔、麝香、牛黄等精美的手工艺品,又“蛮马之来,他货亦至。蛮之所赍麝香、胡羊、长鸣鸡、披毡、
云南刀诸药物”,“蛮甲,
甲胄皆用象皮,胸背各一大片,如龟壳,坚厚与铁等,又联缀小皮片为披膊护项之属,制如
中国铁甲,叶皆朱之。
兜鍪及甲身内外悉朱地黄黑,漆作
百花虫兽之纹,如世所用犀毗器,极
工巧。又以小白贝累络甲缝及装兜婺,疑犹传古贝胄朱綅遗制云。”战马和武器的供应,对支持宋王朝抵抗北方民族的骚扰及掠夺,起着很大的作用。
云南从祖国内地购人
汉文书籍、
字画、缯帛、
瓷器、
沉香、
药材及奇巧的手工艺品等,先进的汉族科学文化
书籍的传入,对促进
云南彝族先民的科学文化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作为与祖国内地经济文化联系的中心,彝族先民聚居区鄯阐城(今
昆明),在
大理国时期已发展成一个新兴的
工商业城市。鄯阐城的发展,为元代统一
云南后,把
昆明作为
云南行省的省会,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