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昭寺。藏语全称“拉丹袓拉康”,意为圣地的经堂、佛殿。又因寺内主殿佛堂内供奉的主尊
佛像为
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故又被称为“觉康”,即
释迦牟尼的
殿堂。大昭寺始建于公元647年,是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
尼泊尔尺尊
公主和唐朝
文成公主之后的主要建筑之一,有种种神奇的传说。随着
佛教在藏地的日益昌盛,加上历代增修扩建,大昭寺的规模越来越大,而大昭寺所在的拉萨,不但成为
吐蕃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
宗教活动的中心,是圣地的象征。大昭寺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1万平方米,寺高四层,四周走廊和
殿堂四壁满布
壁画,绘有
释迦牟尼本生
传记、历史人物
传记、纪念性人物、重要历史事件、雪域风土和民情传说等,内容广泛,堪称一部画在墙上的百科全书。
壁画中佛、
菩萨、尊者、法王、大师、藏王及各类人物身上的服饰均绘有华丽的
纹样。这些
纹样具有鲜明的藏地文化特色,在
色彩配置上,多以大红、
宝蓝、
绿色等鲜艳的
色彩为底,用
描金或沥粉贴金的手法
表现纹样,显得富丽堂皇。
纹样本身结构较简洁,常见的有云纹、
方格卍字、
莲花、
团花、
花卉等主题,同时受汉文化影响,也出现
牡丹、龙、凤、
寿字等题材。
纹样多作满地排列,
团窠或如意窠外常用密集的勾连云纹或类似
珍珠地的
圆点满铺,装饰感很强。以大昭寺为代表的西藏
壁画与唐卡中的织物
纹样在精神气质上是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