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农作物的高产稳产,
瑶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总结历史经验,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改良土壤:一是大搞砌墙保土,以保土保肥保水;二是以“种”养地,培养肥力,推行玉米地里种竹豆,为晚稻作物提供肥源,推广
稻草还田,同时,种植黄
花草、木栖苕子、红
花草等绿肥作物;三是推行深耕改土和翻土过冬;四是通过掺沙松土,在
广西红水河沿岸村屯的农民多在每年冬末春初,挖河沙改土;五是推广科学使用化学肥料的技术。施用化肥,注意氮、磷、钾合理搭配和重视使用
复合肥料,以改善土壤的理化
性状。许多地方还经过土壤普查和对各类型土壤测定化验,掌握大部分耕地磷钾元素含量较低的土地状况,制订出科学用肥方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使生产的科技含量更高。如,1982年,金秀
瑶族自治县对土壤普查和对各类型土壤测定化验,掌握大部分耕地磷钾元素含量较低的土地状况,制订出科学用肥方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并在全县大面积推广配方施肥,改造中、低产田,实行种地和养地相结合,强化和恢复绿肥生产,为科学生产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