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
史籍中,
台湾的名称几经变迁。汉代称“夷洲”或“东鳀”,三国时称“夷洲”,自隋迄元则称“流求”、“琉求”、“流虬”、“留仇”或“瑠球”。明初,现在冲绳岛上的中山
国王察度遣使入贡,受封为藩属。
明王朝以为他们是从
福建东南方海上来的,应该就是
史书上记载的“流求”,故称该岛为“
琉球”。后来发现他们不是从
东南沿海那个面积更大、更靠近大陆的“流求”来的,为加以区别,改称有通贡关系的
琉球为“大
琉球”,而把实际早有接触往来的
台湾称作“小
琉球”。在明代官书中,这种以大称小、以小称大名不副实的称呼,一直沿用了很
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