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一:上传图片
方式二:粘贴地址
全部
图片
推荐词汇
基本介绍
概述
由早年的
刘师培
、
章太炎
到当代的
顾颉刚
、
马长寿
、
李绍明
等,这些
史学家
在研究、书写羌族历史时,心中都未必要建构“羌族”。然而,在
学术
传承
与时代背景下,他们对羌族历史之研究、书写被主流社会认为是最具说服力,也最具权威性,因此成为
学术
典范。“羌族史研究”只是一个例子。这个例子说明,为何在清末
民初
一度代表“新
史学
”主要内涵的“
民族史
”研究,在
中华民族
中各个民族形成之后,悄悄地由历史研究的主流中退出。
-《羌在汉藏之间》王明珂
概述
在1905年,年轻的革命派人士
刘师培
撰写了一本《
中国
民族志
》。在序言中他说,期望借此书“唤醒中华种族”。与许多
革命党
知识分子
相同,这时他心目中的中华种族只是“汉族”。在本书中,他指出东周时之外患来自四种不同种类之
异族
,其中之一便是“
氐羌
种族”。此族原为西方“
犬戎
”,东移后成为分布在
河南
、
山西
一带的骊戎、
姜戎
、伊洛之戎等等。在更大的范围里,他又视
氐羌
种族为
西藏族
的一支。此
西藏族
在西汉时蔓延到
青海
、
河西
等地,包括著名的
冉駹
与
白马氐
。因此,东汉时的
氐羌
入侵
中原
,也被他视为
西藏族
的东侵。无论如何,他也指出周之戎狄、汉之
氐羌
,后来都“风俗刑政卒与汉族相融”而混合在汉族之内。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如
章太炎
将“卫藏”视为华夏同种,或是
刘师培
强调汉族与
西藏族
之不同,他们所建构的“羌”或“
氐羌
”种族,都是联结“华夏”(或汉族)与西方
回疆
、
青海
、
康藏
各地族群的中间桥梁。如此居于广大华夏西部边缘的模糊位置,使得“羌”或“
氐羌
”在后来的“
中国
民族史
”中,得以发挥其类似
黏着剂
的功能。
-《羌在汉藏之间》王明珂
概述
但这整个华夏或
中国
边缘的再建构,只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的一部分。
刘师培
、
章太炎
、
顾颉刚
等人,可以说是此历史过程的创造物。因此在新的时代氛围下,他们毫无选择地投身于一个
中国
边缘的再塑造工程之中。在下一章里,我将说明这个长程的华夏边缘建构历史。
-《羌在汉藏之间》王明珂
南京市
中国
南京市非遗名录信息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工艺列表
纹样列表
地图
色彩
识图
*本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数据库
非遗术语
3,673
非遗纹样
135
点击查看包含数据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
TRADITIONOW
条件筛选
时间筛选
配色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