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一:上传图片
方式二:粘贴地址
全部
图片
推荐词汇
知识图谱
历史源流
瑶族刺绣
农村经营管理体制
历史演变
随着分配制度、经营方式的转变,农村经营管理体制也进行了改革。1992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宪法,删去原宪法中关于
人民公社
的提法,把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作为农村的基本经营体制长期不变。中共十五大
报告
中也指出,长期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
责任制
,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激活了农村经济,而且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
-《瑶族通史中卷》奉恒高
水族马尾绣
农村经营管理体制
历史演变
1961年取消管理区建制,调整公社规模,对各大队范围内的劳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下来交所属生产队管理使用。实行公社(乡级)、生产大队(村级)、生产队(组级)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
管理体制
,明确生产小队有农业生产
经营权
和产品分配权,劳力、产品、物资由小队支配,公社、大队不得无偿占用。同时,停办公共食堂,取消大公社时期的供给制和工资制。在生产队推行包工、包产、包投资和超产奖励制度。1962年推行“大包干”制,由生产队包干完成国家粮食征购和农副产品收购任务,包干上交公社、大队及小队提留,然后以生产队为单位,按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不得食的原则进行分配。分配方式,粮食在留足饲料粮、种子粮后,按人七劳三(即人口占七成,劳动工分占三成)或人六劳四的比例分配;现金则按工分进行分配。1963年后,批判“包产到户”,强调集体生产。1964年推行劳动定额管理和基本劳动日、基本工分、基本肥料制度。
-《中国水族文化研究》潘朝霖_韦宗林
南京市
中国
南京市非遗名录信息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工艺列表
纹样列表
地图
色彩
识图
*本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数据库
非遗术语
3,673
非遗纹样
135
点击查看包含数据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
TRADITIONOW
条件筛选
时间筛选
配色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