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的自称,由于方言土语的关系,榕江称“干”,新晃称“金”,锦屏称“更”,境内汉族称之为“侗家”,苗族称之为“呆故”,
史书称之为“仡伶”“伶”“峒(洞)人”“峒僚”“峒蛮”“洞苗”,或误称为“苗”,1949年后,定称为
侗族。秦汉时期,
侗族先民被包括在“黔中蛮”“武陵蛮”“五溪蛮”等古代民族中;
魏晋南北朝至唐,
侗族先民则被包括在“僚”“乌浒”等族群中。
侗族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共同体出现于史乘中,大概是在宋代。这一时期书中所记载的“仡伶”、“仡榄”等,是
侗族自称“干”或“金”的汉字记侗音的音切。关于“仡伶”的称呼,《老学庵笔记》《溪蛮丛笑》《宋史•西南溪洞诸蛮》等书中均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