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从
宗教本身的性质看,
佛教具有完全不同于
原始时代氏族宗教和古代
奴隶制时代国家
宗教的特殊性。它不强调崇奉
氏族和国家的保护神。在教义信仰上,
佛教并不直接把维护种族和国家的繁荣昌盛作为
宗教的最高任务,也不把某一特殊的种族作为选民予以特殊的
恩宠。而是宣称,
佛教的宗旨在于普度众生,使一切众生从生死流转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得到永恒的寂静。这种
宗教观念当然不是神圣的真理(“圣谛”),但却非常新颖,具有适用于全人类的普遍性。它抓住了一切人类都不能逃避因而都非常关心的生老病死问题,这就能
拨动各种不同种族、各种不同阶级的人的
宗教心弦。
佛教一方面说世界诸行无常,人生一切皆苦,把举世各色人等、社会各大阶级都拋入生死流转的苦海之中;另一方面又宣称普天之下一切众生只要皈信
佛教的正道皆可永超苦海,解脱尘缘,获得永恒的寂静。这种教义使
佛教摆脱了传统的种族
宗教的狭隘性。大乘
佛教的佛和菩萨神格化以后,更是以度尽天下有情作为自己的任务,从而进一步加强了
佛教的普世性的
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