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
五行说”将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兴衰的循环归结为宇宙中万物产生之源。在“
五行说”的基础之上人们衍生出了“
五色观”,卽以黑、白两极色,加上赤(红)、黄、青(蓝)
三原色为
正色而其他
色彩为间色,便形成了
中国传统
色彩美学的基础。在《尚书》中记载:“五彩彰施与
五色,作服。”《孙子》一书中也记载:“色不过五,
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而东汉经学家
刘熙所著《释名》一书中对这五种颜色做了进一步的释义:“青,生也,象物生时之色也。赤,赫也,
太阳之色也。黄,晃也,晃晃日光之色也。白,启也,如冰启时之色也。黑,晦也,如晦冥之色也。”另外,人们还将
五色和其他间色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例如,
黄色代表土地,是神圣而崇高的
色彩意味着高贵和权力;
青色和
红色都有着祥瑞之意,
红色还象征着喜庆;
白色是最具矛盾性的
色彩,它一方面代表着清正廉明的品性,另一方面又把
白色看成是不祥之兆是
忌讳之色;对于
黑色,《
易经》中有“天玄地黄”之说,所以成为了
中国传统
色彩中最为重要之色。这些理性的意识影响到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