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上讲,“
木版年画”属于“
民俗版画”,并且是其中最大的一宗。
中国版画的历史非常悠久,被认为是世界上版画出现最早的国家。一般认为,大约在隋唐时期,木刻雕版印刷的产生与
佛教广播教义的实际用途,催生了最早的版画作品——
佛教版画(或称佛经版画)。唐代版画最为人所熟知的,要属现藏伦敦大英博物馆的一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首画。此木刻经卷是英籍
匈牙利人
斯坦因(Sir Aurel Stein)于1900年在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经、图皆保存完好,卷末有唐“
咸通九年”(868年)的刊记。
斯坦因认为这件版画作品
表现出了“完美的技术”。此类作品后来屡有发现,如1944年在
四川成都市
望江楼附近的唐墓中出土的
梵文《陀罗尼经咒图》。印本中间刻有六臂
菩萨像,像外四边刻十多行
梵文经咒,外边为连续的
佛手和
菩萨等。而在框外右边“
成都府
成都县□龙池坊□□□近卞□□印卖咒本□□□……”的刊记,更是极其难得的版画史材料。
成都于唐至德二年(757年)设府,据此可知,当时
成都已有私家雕版印刷作坊。2000年3月在
西安又出土了一件
梵文《陀罗尼经咒图》,形式与
望江楼所出经咒极为相似,右侧刻有“
成都府浣花溪报恩寺□□生敬造此印施”,亦为
成都改称府后所刻。由此可推知
四川成都早在唐代已经成为
佛教版画的印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