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数据库

3,673
135
点击查看包含数据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

TRADITIONOW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简称非遗基因库)是一个基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的知识共享平台。该数据库搜集、整合了海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媒体资料,搭建了基于专业术语及其知识网络的非遗知识图谱,从工艺、色彩和纹案三个维度对非遗知识进行了深入拆解、再现和重组,打造了包括非遗多媒体资源库、非遗知识库和非遗创新转化案例库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旨在深入挖掘非遗蕴含的传统文化基因及其演化路径,探索中国非遗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承新模式,助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与创造性再生。

非遗知识图谱

点击解锁云锦知识关联网络

设计探索

点击体验色彩分析、一键线稿与矢量图生成

图纹识别

点击定位图纹基因
图中的动物是十二生肖中的一种,它对应十二地支中的哪一个?换一题ABCD
条件筛选
时间筛选
配色筛选

灶神03

1988年出品
此画在当地称为“88灶”,按年号依次类推。灶神是东昌府印制最多的年画,从收藏角度,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按不同版别收藏,现已发现 30多种版别(笔者仅收藏到10多种),据说历史上有72种版别;二是按不同年号收藏。这两种收藏方式为横向收藏和纵向收藏,纵横收藏是专题收藏法,是一种达到一定境界的深度收藏方式,从中可感受收藏之乐,有研究之趣味。
关于灶神传说最早见于古籍中,是《淮南子·泛论训》中的记载:“炎帝作火,死而为灶。”可见灶神最早的原型不是传说的那些人,而是炎帝。
高诱注:“炎帝,神农,以火德王天下,死托祀于灶神。”
此外,还有黄帝为灶神,祝融(名犁,颛顼之子)为灶神等多种说法。
祝融为灶容易理解,因为祝融本身就是火神、火正(司火之官),吴回(又名回禄,祝融弟)亦为火神。
不过,古人所谓的“司火之官”,并不是管理灶火,而是主要负责观测大火星(心宿二,夏天的标志星)在天空中的位置。
古人使用火,需要解決许多技术难题,除了保存火种、钻木取火、制造配套器物之外,还需要解決一个至关重要的大问题,这就是如何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否则就会出事。
从50万年前的北京人,到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都是用火的,炎帝之名的含义就是指用火的部落。
有专家考证,“炎”字两个“火”上下重叠,意思是指烟火向上走,即《说文》:“炎,火光上也,从重火”。而“炎”又与“烟”同音,则表明炎帝部落解决了使用火的最大难点,通风排烟问题,并由此而避免了一氧化碳中毒。
因此,有的专家认为,类帝原本亦可名叫“烟帝”(烟火的烟,不是烟草的烟),并进而引申联想:从这个角度来说,民间敬重灶王爷炎帝,是在感激他解决了使用火的过程中如何排除烟尘、避免煤气中毒的技术难题(设置烟道、烟囱,以及通风换气等)。
无论此说是否真实,这一推测倒也能自圆其说,成一家之言。

设计说明

1988年出品
此画在当地称为“88灶”,按年号依次类推。灶神是东昌府印制最多的年画,从收藏角度,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按不同版别收藏,现已发现 30多种版别(笔者仅收藏到10多种),据说历史上有72种版别;二是按不同年号收藏。这两种收藏方式为横向收藏和纵向收藏,纵横收藏是专题收藏法,是一种达到一定境界的深度收藏方式,从中可感受收藏之乐,有研究之趣味。
关于灶神传说最早见于古籍中,是《淮南子·泛论训》中的记载:“炎帝作火,死而为灶。”可见灶神最早的原型不是传说的那些人,而是炎帝。
高诱注:“炎帝,神农,以火德王天下,死托祀于灶神。”
此外,还有黄帝为灶神,祝融(名犁,颛顼之子)为灶神等多种说法。
祝融为灶容易理解,因为祝融本身就是火神、火正(司火之官),吴回(又名回禄,祝融弟)亦为火神。
不过,古人所谓的“司火之官”,并不是管理灶火,而是主要负责观测大火星(心宿二,夏天的标志星)在天空中的位置。
古人使用火,需要解決许多技术难题,除了保存火种、钻木取火、制造配套器物之外,还需要解決一个至关重要的大问题,这就是如何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否则就会出事。
从50万年前的北京人,到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都是用火的,炎帝之名的含义就是指用火的部落。
有专家考证,“炎”字两个“火”上下重叠,意思是指烟火向上走,即《说文》:“炎,火光上也,从重火”。而“炎”又与“烟”同音,则表明炎帝部落解决了使用火的最大难点,通风排烟问题,并由此而避免了一氧化碳中毒。
因此,有的专家认为,类帝原本亦可名叫“烟帝”(烟火的烟,不是烟草的烟),并进而引申联想:从这个角度来说,民间敬重灶王爷炎帝,是在感激他解决了使用火的过程中如何排除烟尘、避免煤气中毒的技术难题(设置烟道、烟囱,以及通风换气等)。
无论此说是否真实,这一推测倒也能自圆其说,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