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数据库

3,673
135
点击查看包含数据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

TRADITIONOW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简称非遗基因库)是一个基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的知识共享平台。该数据库搜集、整合了海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媒体资料,搭建了基于专业术语及其知识网络的非遗知识图谱,从工艺、色彩和纹案三个维度对非遗知识进行了深入拆解、再现和重组,打造了包括非遗多媒体资源库、非遗知识库和非遗创新转化案例库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旨在深入挖掘非遗蕴含的传统文化基因及其演化路径,探索中国非遗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承新模式,助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与创造性再生。

非遗知识图谱

点击解锁云锦知识关联网络

设计探索

点击体验色彩分析、一键线稿与矢量图生成

图纹识别

点击定位图纹基因
图中的动物是十二生肖中的一种,它对应十二地支中的哪一个?换一题ABCD
条件筛选
时间筛选
配色筛选

德化窑白釉鹤鹿仙人雕像

分类:  德化窑白釉鹤鹿仙人雕像,明,高39厘米。  瓷塑人物鹤发童颜,双眼微睁,面带慈祥笑容,身穿宽大鹤氅,怡然自得地盘坐于洞石之上。其头微偏,两臂在凭几上交叉,右手托一经卷,俨然是一位仙风道骨的老神仙。洞石左侧卧一小鹿,昂头竖耳,凝视老人。洞石右侧立一仙鹤,长腿,曲颈,作寻觅状。鹿与鹤的动静完美结合,给瓷塑增加了不少生气和情趣。通体施白釉。老人背后戳印阴文篆书“何朝宗”三字葫芦形印记。  何朝宗能够烧造出如此精美的瓷塑作品,除与他的高超技巧有关外,也与德化窑使用的瓷土和烧制技术密切相关。首先,德化窑瓷土中氧化硅含量较高,在高温作用下,常常呈现出玻璃品相,胎体细密,透光度好。其次,从釉色上看,德化窑使用的胎釉氧化铁含量低,氧化钾含量高,烧造时采用中性气氛,因此克服了白瓷纯净度不够的缺憾,其釉色更纯净,光照之下,尤为明亮。再次,瓷塑家充分掌握了瓷土烧制过程中的收缩作用,利用这种收缩度,使作品立体质感更加突出。
时代:古代著名民窑之一,以烧白瓷著称,窑址在今福建省德化县。宋元时已烧制青白瓷,明代主烧白瓷。其制品以人物塑像最为突出,如达摩、观音等,此外还有炉、尊、壶、乐器等器型,均名传于世。德化窑的瓷质优异,胎、釉浑然一体,色泽光润明亮,如脂似玉,洁白之中又闪牙黄,被称为“象牙白”、“猪油白”,为当时中国白瓷之代表。清代德化窑继续烧制白瓷,但产品以日用器皿为主,诸如梅花杯、八仙杯、花瓶、文具,釉色白中透青。此外,德化窑还烧制青花和五彩器。德化窑白瓷曾大量远销到日本、印度、伊朗、埃及及欧洲等国家,法国人称之为“中国白”、“鹅绒白”。               我国的陶瓷雕塑历史悠久,“唐三彩”的雕塑技艺达到高峰。唐宋时瓷玩极为流行,宋代江南地区的吉州窑及宋元时期的德化窑瓷塑,造型精美,胎质细腻,施釉均匀。             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凹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白色,因而又称为白文。            何朝宗,明嘉靖时艺人,工于泥塑木雕,是德化窑的瓷塑大师。他的瓷塑作品以观音、如来、达摩、罗汉像最负盛名,有着极高的审美和工艺价值。其制品的背部常署“何朝宗”印记等。             烧制瓷器所用的以高岭石为主的纯净粘土,又称高岭土,呈白色。唐三彩虽然为陶器,但有些三彩器采用白色瓷土作胎,胎体洁白坚致。            青瓷和白瓷的区别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多少,如果含铁量下降到1%以下,就能烧成白瓷。成熟白瓷的出现大约在隋代,它比青瓷的出现晚约四百年。白瓷的烧制成功标志着制瓷工艺的进步,它为元、明、清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点击开启知识探索

德化窑白釉鹤鹿仙人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