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
道教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方
仙道,在其发展和成熟的悠久历史过程中出现了五斗米道、全真、茅山、上清等等不同道派,这些道派有自己的
宗教理论,同时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神仙谱系。比如五斗米道就尊奉
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
经典。在南朝时期的道经《正一法文经章官品》中记载,早期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灵有“百二十官”,主要有解厄君、九地君、太平君、五谷君、九天君等等神官,
大都各有分工治,各有所掌。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上清派奉魏华存为开派祖师,以《上清经》为其
经典,尊元始虚皇天尊、太上玉晨大道君、太微
天帝大道君、后圣玄元上道君、上相青童道君、上宰总真道君、小有清虚道君为“上清经篆圣师七传真系之谱”。这种崇拜对象以及所奉
经典的差异,使得
中国道教派别之间交流较少,大多是单独立观传道。唯有武当道派不计较宗派门户、教义的差别,兼容并包,推陈出新,凸显宽和、大度、包容的武当道派文化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