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服饰形成过程中对自然的模拟,我们的古人早有认识。《
后汉书•
舆服志》说:
后世圣人,观翚翟(
野鸡、雉类)之
羽毛有
五彩之文,荣华之色,乃染帛以效之;见
鸟兽有冠角、[冉页],于是制作各种冠或髻式及系冠之
缨蕤;见兽(牛)之颈下有垂胡之形,乃效其式而
衣袖裁成垂胡之式。《虞书•益稷》亦说:“予欲观古人之象,
日月、星、辰……以
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为什么人体服饰装饰要模拟自然?《易•系辞下》有一段
伏羲作
八卦的来由是非常清楚的注释:“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
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
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八卦也好,服饰也好,它们效法自然的本质是一样的,即“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换句话说,就是取万物的形象是为了达到与神明相沟通。这不仅仅是服饰装饰如此,
彩陶、
青铜纹饰的装饰也属同种性质,它们的主要目的,不是审美,而是
宗教的功利,故古人有“铸鼎象物”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