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特别一提的是,
绵竹年画中的“填水脚”,亦叫“赶水货”、“行门神”(快的意思)。它是
绵竹木版年画中最有代表性的
表现方法之一。它出自那些技术娴熟的艺人之手,其产生和经济也有一定关系。旧时年画艺人一般受雇于人,每人在一年之内要
印制、
彩绘1.5-2万份年画,每天多达60份。在这惊人的长期的艺术劳动中,练就了许多技巧娴熟的
画师、技工。除夕之夜,他们为作坊老板赶做完终年之活后,趁着收拾画案的片刻工夫,利用洗色碗的清水色和残余纸片急急忙忙
印制上几对门神,再连夜赶往夜市廉价卖出。“明展明挂”等
画法都是按画铺或作坊的要求而作,“填水脚”则是属艺人自己支配的,没有框框套套,艺人们可以任意发挥。由于他们一年到头都在不停地作画,技术很熟练,在画“填水脚”时全凭
功力,只用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两三个颜色一气呵成,寥寥数笔,画出了大写意效果。这类绘画气势磅礴,笔法雄健,神韵十足,别具洗练、概括之情趣。并且,底稿木味尚存,算得是抽象美和形式美的巧妙结合,令人
叹为观止。“填水脚”以它的天真、质朴、粗犷而为人们所喜爱,是
绵竹木版年画中的上乘之作,尤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