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作为一种地方
剧种,它根源于地域文化,也强化了地域文化。
绵竹年画与
川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一句经常流传在年画艺人嘴边的话,叫“画中有戏,百看不腻”。而这个戏就特指
川剧。清代初年,这里的
戏剧活动便很繁盛。乾隆年间,李调元在《新搜神记》中写道:“
绵竹东岳庙有沙弥,素有能戏之名,忽
一日,窃其师千钱,逃入班中学戏。”至迟在这个时候,《
西厢记》等
戏剧年画问世。据统计,在现存的清代老版中就有32种以
戏剧为内容的年画。它们局部反映了
川剧艺术在清代的剧目,如《连环计》、《双旗门》、《五子告母》、《
父子状元》、《白象山》等(侯世武、宁志奇《
绵竹年画与
川剧艺术》,《
川剧学习与研究》第五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