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后,粤湘赣边进入了“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湘赣军区独立第四团、红五军团三十四师和赣南军区二十四师七十一团等部队,先后进入粤湘赣边境的
广东连县、乐昌、乳源等瑶汉杂居的山区开辟游击根据地。在瑶山,红军严格遵守纪律,执行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平等,尊重
瑶族风俗习惯,并发动瑶民参加革命。中共湘粤边工委协助红军,发动
瑶族群众和当地
造纸工人建立了天光山农民协会,选举瑶民柳福胜、赵开保为正、副主席。红军还拨给银两给农会作经费。在红军的帮助下,农会发动广大瑶民打土豪、分粮食、分猪牛,掀起了土地革命热潮。受此鼓舞,
瑶族群众也对红军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们作向导、当翻译、送情报、救伤员,帮助红军打击敌人。在中共湘粤边工委和广大瑶、汉族群众的帮助下,红军从天光山、黄洞山到临武的源头、西山,郴县的黄茅、天阳山几百里山路,均建立了交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