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台湾学者杨永智先生的考察,关于米街年画最早、也最形象的记录见于日人西川满在昭和十五年(1940年)所作
小说《赤崁记》中的片段。原文为:“走到一家卖金银纸店前,我停下来看一个穿水兵服的女生,用
大毛刷子浸在墨汁里,很快速印着祭神用的版画,粗劣的纸面瞬间
印出了《黑虎》或《白猿》,真有趣,使我看得入迷了。我进入店内,向胖男人买下几套版画,然后仔细地观察堆积在店内的各种印刷品。八仙桌旁边,有位眨着眼睛的老婆婆,用双手捧着大碗,在吃粥,而那桌子上有一幅旧版画,吸引了我。黑画框虽脏,却用上等的竹纸印刷的,把坐轿的年轻夫妻一行队列,画在中间
圆形里,印刷的线条淡墨,加上古代朱、绿与
赭黄。”根据
小说中的描述,杨先生推测文中述及的旧版画极可能是台南米街“吴隆发”纸店出品的《状元游街》(又名《皇都市》《天胎》)版画,这是
七夕时用来制作
祭祀“七娘夫人”的“七娘妈亭”必要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