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哈也明确地反对实证主义在
宗教研究中的观点和主张。他认为在西方
宗教学发展史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过于强大、有把
宗教学变成单纯描述性
学问的危险。自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
宗教学就进入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的主要特点则是摆脱实证主义及其在
宗教信仰上的自由主义,用某种新的形而上学概念深入洞察
宗教经验的本性,论证
宗教信仰的终级实在的客观性,为
宗教信仰提供某种形而上学或
哲学的理论基础。瓦哈列举一大批所谓第三阶段
宗教学的著名代表人物,它的
开创者在
哲学方面的代表是柏格森和现象主义者,在天主教方面是冯•胡格尔和席勒;在新教神学方面是瑟德卜罗姆、巴特和奥托。瓦哈本人,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之一。他在其《比较
宗教学》中力求建立某种研究
宗教学的统一的方法,并把这种统一的方法建立在某种统一的原理之上。他承认有一种把不同存在等级的一切事物统一起来的终极实在或终极真理,而一切事物(物质、生命、心灵和自我意识)都不过是再现了这种实体的不同水平或秩序。这种实休,实质上就是传统唯心主义的绝对物或
宗教神学的上帝。瓦哈所理解的西方
宗教学第三阶段自觉地把
宗教学和
宗教神学联系起来,用一种
宗教唯心主义世界观作为其
宗教学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