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山动
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可供采集的品种繁多。
近代瑶族虽不以采集为主要生计方式,但只要有机会和需要,他们不会放弃采集活动。
近代文献常提到瑶山多鶴、竹笋,瑶人在某一时期中,“会因此而有采集忙”;“瑶山出产,以
药材为最多”;“瑶区特产
药材”,“附近墟市生草药店所售药草,多从瑶山采办”;“蕨根为天然野产,(瑶人)多制以粉,而行贾于城市”。可见
近代瑶族仍保留古老的采集生计策略。根据新
中国成立后民族学调查获得的田野资料,
近代瑶族采集对象,可分
植物类、孢子类、动物类三大类。
植物类主要为特产的各种中草药,次为可食用
植物的根、幼芽、
果实,如野山薯、蕨根、薯良、竹笋、野菜,山楂、野
葡萄、山桃、杨梅、稔果、扁桃、鸡血藤果、狗舌果等果类。孢子类有香菇、木耳,以及鸡肉菌、独脚菌、天星菌、松木菌等各种菌。动物类的田螺、野
蜜蜂、黄蜂蛹、地龙蜂蛹、葛藤蛹等也是采集对象。
瑶族采集活动有一定规律。上思县十万大山
瑶族于砍山、播种、收割之后,男女即分开劳动。他们一至几人,身带刀、枪、网袋进山,近的
当天回来,
白天采集,见什么采什么。有的一去几天,风餐露宿,带去的食物吃完了,以野果充饥,到
收获满足时,才回家。
收获物除自用外,或送村邻、亲戚,或拿到墟市出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