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历史等原因,过去
瑶族有多达二十八种自称和三十多种他称。自称如“勉”、“布努”,“拉珈”、“金门”……等;他称如八排瑶、过山瑶、盘瑶、顶扳瑶、山子瑶、蓝靛瑶、花蓝瑶、茶山瑶、东山瑶、西山瑶、番瑶、土瑶、白裤瑶、背篓瑶、平地瑶……等。但按日常操用的语言来分类,则可分为四大系统,即“勉”语系(因自称而得名),包括盘瑶、八排瑶、山子瑶……,约占
瑶族总人口一半以上,分布于上述六个省(区);其次为“布努”语系。包括白裤瑶、花蓝瑶、西山瑶、背篓瑶……,约占
瑶族总人口的1/3,主要分布在
广西的都安、巴马、南丹、大瑶山和
贵州的荔波等地;“拉珈”语系的茶山瑶,不到一万人,主要聚居在金秀
瑶族自治县;还有十多万讲
汉语的
瑶族,当地称为平地瑶,主要分布在
广西北部的富川、恭城、灌阳、龙胜等县。“勉”语、“布努”语、“拉珈”语均属汉藏语系,但语族、语支不同:“勉”语和“布努”语同属苗瑶语族,前者属瑶语支,后者属苗语支;“拉珈”语属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瑶族过去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历来使用
汉文,但在流传的歌本和
宗教经书中,也有用汉字注瑶音,或利用汉字的结构另造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