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0年代,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
瑶族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逐渐引起了地方政府和
瑶族群众的重视,民族传统文化再度被提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瑶族文化宣传开始由传统的自娱自乐向“迎进来、走出去”转变,积极探索配合建立
瑶族地区文化市场体系——“文化搭台、经济唱戏”。1993年以来,富川
瑶族自治县多方筹措资金,投资300多万元兴建县民族艺术团综合楼、县文化艺术中心、
文物管理所等文化机构,同时投资200多万元对
瑶族艺术精品百柱庙、风雨桥、秀水状元村等进行大规模维修。为了弘扬
瑶族传统文化、保护
瑶族文物和
瑶族民间艺术,该县又筹资160万元,兴建了富川
瑶族博物馆。富川县以县城为中心,延伸到各个农村,连接“贺州—梧州国道文化长廊”,建设富川瑶乡“火炬型”的文化长廊。这一文化建设既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1990年,连南
瑶族自治县充分利用民族
风情风俗加强文化宣传,在清远举办瑶山
风情展,展出照片120幅;组织
瑶族民俗
风情表演队在
上海、
北京、
广西等地演出310场次,吸引观众30多万次;组织两次大型
瑶族民间传统节日“耍歌堂”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2.7万多人。1997年,连南宣传机构除协助搞好一年一度的“盘王节•耍歌堂”活动外,还推出《连南之游》等对外宣传品,并
散发到
香港、
珠江三角洲等地,同时还组织歌舞团参加
香港回归后首届
中秋灯会,举办“
中国广东连南
瑶族风情旅游推介会”,把
瑶族文化带出瑶山,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