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瑶、民瑶以外的其他
瑶族地区
近现代封建地主经济有不同程度的萌发。从一些旧契约可以看出,连南排瑶还在清道光
十八年(1838年)已有高利贷,咸丰初年已有土地买卖现象。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汉商涌入,赌风兴起,加上疾病几度流行,风旱灾接踵而至,高利贷的发展,土地兼并过程加快,不少农民因疾病、赌博、被“吃人命”、高利贷剥削等原因陷于破产,少数人则摇身变成瑶排中的富裕户。如南岗排的富裕户大多是在这时期发家的。全排土地最多的唐白古公,1940年以前只有30多担田(水田2.8担约合1.0市亩),以后十年间,通过发高利贷兼并了一百多担田土,成为拥有150多担水田、30多担旱地(旱地亦2.8担合1市亩)的富裕户。邓瑶冷公
民国初年只有20多担田,其后通过放高利贷、雇工剥削等方式,成为拥有160担水田、60担旱地的富裕户。而排内112户无地少地的农民,大多数也是这一时期失去土地的。内田排这一时期有唐白一婆、对财记两户各有30担水田,为内田水田总面积的16.62%,同时在排内69户中出现了44户人家无水田,靠租田、佣工为生。大掌排同期出现了拥有45担至180担水田和6000-60000株杉木的四户富裕户,同时,全排出现55个贫困户,靠租人土地、当长短工为生。租佃、借贷、雇佣劳动、典当在排瑶社会普遍盛行。可以说,连南排瑶已基本上建立起了封建地主式的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