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瑶族以山居为主,大多仍过刀耕火种的游耕生活。“刀耕火种,食尽一山,则移一山。”“伐山而畲,草而播。”主要种植芋、薯、菽、豆、粟等旱地作物。因“惟藉刀耕火种,蓄积有限。”部分居住在山区的
瑶族则在山上种植旱禾。旱禾,又称作畲禾,是一种种植在山地上的
稻谷。早在
唐宋时期,部分山区
瑶族就已开始种植畲禾。明代,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畲禾的耕作技术也得到提高,开始了中耕除草,产量和水田种的
稻谷不相上下。史载:“又有畲禾,乃旱地可种者。彼人无田之家并徭、僮人,皆从山岭上种此禾。亦不多施工,惟薅草而已,获亦不减水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