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为了进行阶级教育和发扬革命传统,学者们曾花了很大力量对
瑶族历史上的
农民起义,以及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进行调査研究,这个方面的论文不少。特别是明代的
广西八寨瑶、壮族
农民起义,大藤峡起义和
广东罗旁瑶民起义,持续时间长达
一百多年,波及
广西中部、东南部和
广东西部的广大地区。这是
瑶族历史上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和影响最大的
农民起义,不仅是
瑶族人民反抗斗争史上的空前壮举,在我国各族人民斗争史上也是罕见的。清代的瑶民起义,以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
湖南赵金龙起义;道光十六年至
二十七年(公元1836—1847年)
湖南新宁蓝正樽(蓝元旷)、雷再浩、李世德领导的瑶民起义规模较大。在
近代革命史上,
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前,洪秀全曾到现今连南县的南岗排向
瑶族人民宣讲拜上帝教。
太平天国首义地点
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周围的紫荆山就居住着许多
瑶族,当时他们是拜上帝会的一支基本力量。据记载,大批
瑶族人民参加起义被称为“苗子军”,
天王洪秀全的近身
侍卫中就有
瑶族女兵。1933年
广西桂系军阀统治时期,
广西西北部和湘桂接壤地区,又爆发了一次以凤福林为首的大规模瑶民起义,时间虽短,但影响深远,曾引起鲁迅先生的关注,撰写了《王化》一文抨击军阀对
瑶族人民的残酷镇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史上,各地
瑶族人民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抗击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为建立新
中国创下了光辉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