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瑶族下葬习俗也不相同,有杀鸡祭穴(又称“滚井”)、啼鸡卜穴、
孝子清棺等习俗。
广西大瑶山坳瑶,还以大米、
稻谷、
铜钱卜穴,俗称“送粮送钱”,并将撒落于
孝子身旁的
稻谷、大米带回家中撒于后堂
四角、
谷仓、
牲畜栏圈,认为这样做后可以人畜兴旺。大部分
瑶族都是棺尸并葬,但
广西德保、
广东连南
瑶族又有不同。德保
瑶族下葬时,先将棺木
底板放入墓穴,再抬尸入殓,最后方封棺填土为坟。
广东连南排瑶,先把棺木放入墓穴,再把死者从尸轿上解下来,放入棺内,将亲友送的白布条盖在死者身上,方封棺填土。
湖南省辰溪、溆浦、怀化交界的罗子山七姓
瑶族,老人去世,葬后一般不在墓前立石碑,而在墓后栽紫竹。紫竹四季常青,易长,以示先辈之灵荫庇子孙万代,家兴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