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帝之世,政治腐败,危机四起,出现了属于民间
道教的三股有组织的势力,与朝廷对抗。《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称,三辅有骆曜,教民缅匿法:东方有张角,为太平道,道师持符祝,教
病人叩头思过,以符水治病:汉中有张脩,其道略与张角同,又设祭酒,主以《
老子》五千文,为
病人作三官手书,使病家出米五斗以为常,号为五斗米师。后来太平道发展到数十万人,连结八州,以三十六方为组织系统,声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
甲子,天下大吉”,举行了震撼全国的农民大起义,后虽遭镇压,但
汉王朝统治根基已被动摇。张脩为五斗米道
首领时也举行过起义。据《张鲁传》称,张鲁袭杀张脩,夺其众,据汉中,自号师君,成为后期五斗米道的
首领,此后五斗米道变成张鲁割据巴汉的工具。张鲁降曹操后,被拜为镇南将军,五斗米道得到宽容被保存下来。张鲁的五斗米道实行政教合一,以祭酒为官,有严密的组织,并重视教义的建设。据考证,《
老子想尔注》当系五斗米道的《
老子》讲疏,宣扬长生成仙说和忠孝仁义等封建道德,首次提出“太上老君”的神名,和“
道教”的教名。它在《太平经》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道戒具体化,但反对内胎练形术与胎息之法,
表现了符箓派
道教的特点。太平道则因其叛逆性被取缔了。五斗米道由于教义与地主阶级利益相一致而被允许继续合法流传,至南北朝时以天师道的名义发展起来,成为全国性的
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