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自述根据采访记录整理。我们家从家婆那一辈开始就是靠做花度日的。以后家婆又教会了我的姆妈石普英。一遇灾荒年景,她们就四处流浪,到处为人家做工。我的姆妈就曾流落到
湖南,
湖南湘绣厂看她的方巾挑得好,就招她进厂做工。从小,我的家庭非常贫寒,我也跟着姆妈四处流浪。5岁的时候,她就教我
挑花,在她的调教下,10岁的时候我不但能挑还会绣。1938年
日本佬飞机炸了
湖南湘绣厂。姆妈离开
湖南长沙,回到梅勿二村,后来又到孔垅靠自己的
挑花手艺过生活。就这样,在姆妈的严管身教下,我学会了很多
挑花图案和
绣花图案。在两种不同的做工中,我摸索出了一套二者互相利用的制作方法,做出的东西很好看,当年有很多人来访问我。有个叫陈少平的
画家,在50年代就常来找我访问
挑花的事。还有一个操广济(今武穴市)口音姓张的教授也来访问过我。1959年,孔垅做
北京人民大会堂窗帘、台布、沙发巾,我受镇政府委托,担了这副重担。当时,厂里都是年青人,能挑的不多,让我带
徒弟按照图案制作。那些布有黄的、有白的、有
水红的、各种颜色都十分漂亮。挑的图案有“
龙凤呈祥”、“
喜鹊弹(登)梅”、“七仙女下凡”、“凤穿莲”。当时的做工是定额。我加工一元钱,自己得二角,其中还要上交。工钱很低……文革中为此我受到过冲击。1989年,我又参加过人民大会堂湖北厅
窗帘的第二次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