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初秋的一天,在锡伯族一家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诞生了一个
女孩,这是家中的第二个孩子。父母非常开心,给这个可爱的孩子取名“秀玉”,取意秀外慧中,温和如玉。由于母亲是家中的独女,为了延续杨家
香火,在母亲的极力劝说下,秀玉随了母亲的姓。随着此后一个个孩子的出生,家中的生活条件每况愈下,杨秀玉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原本家中的生活就非常贫困,当时的口粮也是按照劳动力分配,粮食根本就不够一家人吃。杨秀玉及兄弟姐妹们每天都处在饥饿当中。作为家中较大的孩子,杨秀玉自幼就非常懂事,从来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每次吃饭的时候总是先让着弟弟、妹妹吃,等他们吃饱了再和
姐姐吃。那个时候经常会半夜饿醒,但是性格倔强的她从来不对父母说。实在太饿了,就在家中的水缸中舀一瓢水喝,每每都喝得肚中的水晃晃悠悠。母亲看在眼里也痛在心中,为了能让孩子吃饱,她在院中的空地上种满了大豆、
南瓜。大豆成熟了,就直接磨成粉和着粗粮一起吃。杨秀玉回忆说:“那个时候生活太苦了,白面都吃不上,都吃麸皮,吃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