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乔,彝族当代作家,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云南省文联和
昆明作协副主席,曾先后出访过
捷克、
罗马尼亚和
南斯拉夫等国。李乔系
云南石屏县人,生于1909年,小时当过矿工,后来进人中学半工半读,1930年到
上海,开始接触新文学,如饥似渴地阅读鲁迅、
郭沫若、茅盾等人的作品,在他们的影响下开始写作。他的短篇
小说《未完成的斗争》被“
创造社”主办的
刊物《现代
小说》选中,后来又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发表了短文《矿山通讯》,接着又在《中流》
刊物上发表了报告文学《锡是如何炼成的》。其后,李乔返回
云南,在石屏、蒙自、个旧等地中、小学任教,并先后发表了《离家前夜》、《我的走厂》、《月琴》、《从河口到老街》等以矿工生活为题材的通讯、散文和报告文学。抗日战争爆发后,李乔奔赴抗日前线,于1938年随滇军184师参加台儿庄
战斗,写下了《征程》、《军中回忆》、《禹王山争夺战》、《旅途中》、《活捉铁乌龟》等一系列反映抗战前线生活的通讯报道。
武汉失陷后,李乔回到
云南,任个旧《曙光日报》记者。1948年参加滇桂黔边区纵队,李乔努力学习革命理论,进一步提高文学素养。1950年李乔参加中央民族访问团到
边疆访问,见到阿佤山班箐部落的头人拉猛,写了一篇报告文学《拉猛回来了》,登在《
云南文艺》和《人民文学》上。1956年参加凉山民主改革运动,他以大、小凉山彝族人民的历史和现实生活斗争为题材,写了一系列短篇
小说和散文。1956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短篇
小说集《挣断
锁链的
奴隶》,1959年由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报告文学集《小凉山漫步》。1956年出版了长篇
小说《醒了的土地》,1962年出版了长篇《早来的
春天》,1965年出版了长篇《呼啸的山庄》,这3部长篇合称《欢笑的金沙江》三部曲。80年代,李乔又出版了长篇
小说《破晓的山野》。数部长篇
小说描写了凉山彝区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运动以及凉山彝族人民
解放后的欢乐生活。这些长篇
小说民族
风格十分浓郁,其宏大的场面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均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小说不仅在彝族当代文学史上,而且在
中华民族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以广阔而独特的民族生活画面反映了我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的生活和斗争,丰富了当代文学的题材内容。李乔是彝族新文学的发展史上树起了第一座丰碑的作家。其代表作《欢笑的金沙江》曾被译成俄、英等多种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