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上帝会与
瑶族群众的密切联系,也为当时在华的外国人所重视。最早的记载,可见于法国人加勒利和伊凡合写的《
太平天国初期纪事》一书,书中指出:“这些叛党经过了审慎的选择,才把他们根据地建立在帝国最穷的地方之一,远距人烟稠密的城市和官道通衢。……
广西最边荒的区域为苗族(按:应为
瑶族)所据”,“苗(瑶)族是绵延起伏的群山中的土人……这是一个勇敢的种族,十分耐劳,不怕危险,
满洲人
从来未能征服他们。这些人仍旧保持着古代的民族
装束,
从来不
剃发;他们经常拒绝
清朝官吏的统治和
汉人的习俗。他们的独立现在已是既成的事实……”“
广西叛党
首领的
高明政策,他们在这个地点集中精锐,无疑是希望这些倔强的人民作他们的同盟军,同时他们也谨慎地不宣布这个同盟,因为恐怕惊动那些坚认苗(瑶)族是野蛮人的城市人民”。洪秀全、冯云山巧妙地联合
瑶族人们,把他们组织到拜上帝会来,反映了
瑶族人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也
表现出
太平天国领导者富于革命的策略思想。拜上帝会因有瑶民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加,创业基地更加巩固,力量更加壮大。正如当年流传下来的一首
瑶族歌谣所说的:“松杉哪怕寒风欺,生得密来长得直,不上大魔门口站,天父给我衣和吃。一块锅钢一团药,能叫瑶山起大火,山中虎狼扑扑跳,看你大魔哪里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