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一:上传图片
方式二:粘贴地址
全部
图片
推荐词汇
基本介绍
概述
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统治者深知农业生产对于他们治国抚民的重要性。明清两朝
皇帝
,每年三月上亥日,都要到先农坛太岁殿东南观耕台前的一块一亩三分田
扶犁
亲耕,然后三公九卿从耕,
皇帝
上台观耕。直到晚清,
苏州
地区每逢立春日,知县要在芒神、土牛前奉上果品
祭祀
。到
正午
时分,知县用柳枝条做的春棒击鼓三声,然后用牛鞭击土牛三下,再将春棒传递他人,
吏民
递相击牛,直到把土牛击碎,以求无病无灾、
五谷丰登
。
-《康乾盛世苏州版1文册》高福民
题材内容
概述
旧俗二月二日为
龙抬头
日。妇女们是日皆停
针黹
,谓之“不扎龙眼”。此图所绘为
皇帝
“籍田”之典。《
吕氏春秋
》:“孟春之月,天子率三公、九卿、
诸侯
、大夫,躬耕籍田。”原以
奉祀
宗庙,实亦寓劝农之意。故
民间
有谚曰:“
皇上
扶犁
,
大臣
撒种,娘娘地头来送饭。”
-《中国杨柳青年画线版选》刘见
概述
中国
古代以农为本。农业讲究时令,即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因此,
春天
播种意义重大,在播种之前,要先耕耘土地,称为“春耕”。为了重农劝稼、祈盼丰年,在每年的春耕季节,
皇帝
都要选择一个良辰吉日,亲自耕田。这幅年画就描绘了
皇帝
带领
群臣春耕的场景。一位
大臣
在前牵牛拉犁,
皇帝
则在后
扶犁
,旁边还有
大臣
负责撒种,
皇后
则在一旁观望。整幅画面生动
祥和
,表达了人们祈盼风调雨顺、丰衣足食,以及对
国泰民安
、天下太平的向往。
-《杨柳青木版年画》刘建超
南京市
中国
南京市非遗名录信息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工艺列表
纹样列表
地图
色彩
识图
*本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数据库
非遗术语
3,673
非遗纹样
135
点击查看包含数据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
TRADITIONOW
条件筛选
时间筛选
配色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