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
云南府志》卷一八二引《开化府志》说:“白㑩㑩……耕毕,合家携酒馔郊外,祭土神后,
长者盘坐,幼者跪敬酒食,一若
宾客,相饮者然。”又引《伯麟图说》:“洒摩(彝族支系)……奚卜(祭司)能为农祭田祖,以纸囊盛螟虫,白羊负之,令
童子送之境外。
云南府属有之。”据调查,解放前后祭地神之风在一些彝族地区仍然存在。巍山县母沙科一带彝族每逢农历正月初一要祭地母,彝语称祭“米斯”。祭法是以一
树枝代表“米斯”,敬献以鸡血和
鸡毛,祈地母保佑丰收。昆明西山区谷律一带彝族,逢农历二月撒秧时要祭田神,届时携腊肉、猪心、酒、饭等
祭品,对秧田焚香祈祷,撒
祭品祈求地母保佑秧苗出得齐,长得壮,祭毕方撒秧。景东、
武定、禄劝等县彝族逢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祭天公地母,或合村杀猪宰羊共祭,或以户为单位,在地上插
树枝或以土块搭一小楼,杀鸡敬祭,烧香祈祷,求地神保佑
五谷丰登。永仁县迤计厂的彝族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也祭地神,称之为“青苗大会”,祭费由各户分摊。另外,弥勒西山的彝族阿细人逢农历九月择日祭地神,杀白
公鸡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