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古代以龙、虎为
图腾。《
后汉书• 南蛮西南夷列传》中即有关于彝族龙
图腾崇拜的记载:“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于牢山。尝
捕鱼水中,触沈木若有感,因怀妊,
十月,产子男十人。后沈木化为龙,出水上。沙壹忽闻龙语曰:‘若为我生子,今悉何在?’九子见龙惊走,独小子不能去,背龙而坐,龙因舐之。其母鸟语,谓背为九,谓坐为隆,因名子曰九隆。及后长大,诸兄以九隆能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为王。后牢山下有一夫一妇,复生十女子,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后渐相滋长,种人皆刻画其身,像龙文,衣皆著尾。九隆死,世世相继。乃分置小王,往往邑居,散在谿谷。绝域荒外,
山川阻深,生人以来,未曾交往
中国。”
古书记载的“罗罗”即指“虎”。明代文献《虎荟》卷三说:“罗罗——
云南蛮人,呼虎为罗罗,老则化为虎。”古彝人中人名、官名、
地名、国名多冠以“罗”名,如罗甸国、罗施鬼国、卢鹿部、罗罗宣慰司,都是以“虎”或“龙”
图腾为其族徽。今楚雄彝族自治州首府称“鹿城”,彝语为“厄罗”,其义为大虎。过去,彝族的祭司、
首领以披虎皮象征虎族。
民国云南《蒙化
县志稿·人类志》说,当地彝族是“罗罗摩——唐南诏细奴逻后”,南诏王室系出彝族先民乌蛮。
樊绰《蛮书》卷七记载,南诏以虎披为
礼服,“大虫(虎),南诏所披皮”,南诏王异牟寻迎唐使时,“衣金甲,披大虫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载:“
昆明在黔州西南三千里外,地产羊马,其人椎髻跣足,披毡,其
首领披虎皮。”而《
贵州通志·土民志·卢鹿族》还有
近代贵州彝巫披虎皮的记载。说明
古时彝族认为自己与虎有血缘关系,因而披虎皮象征自己是虎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