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说,任何一门科学,如果要想使其成为真正的科学,都不能满足于描述其对象的表面特性和外部现象,而必须通过外部现象认识其内在本质,通过偶然的属性揭示其必然的规律,这是科学之所以为科学的基本特征。对外部现象的认识固然可以诉诸于经验的观察,但关于对象之内在本质和必然规律的认识,单凭经验的观察,那是远远不够用的。感官经验可以向我们提供关于物体的可感特性(色、声、味、触之类)的知识,但此类感官经验无论在数量上如何丰富、在质量上如何准确,永远也不就是物理学,因为它们永远不能直接向我们展示此种可感特性的内在根据。要达到此种本质的认识,把经验升华为科学,就得依靠我们的理论思维。科学以感官经验作为认识之基础和源泉,但却以理论思维作为认识的指导和方法。任何
学科如果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自己认识其对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不可能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从而也就没有真正的科学。与自然科学所研究的对象——物质自然界——比较起来,
宗教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宗教研究对理论思维的要求应该更高。因为古今中外各种
宗教人大量存在,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神仙鬼怪,无奇不有,它们还用奥妙难解,玄而又玄的神学理论把这些虚构的东西装璜起来。世界上诸大
宗教都有自己的
经典、教义和神学理论体系。
佛教有经、律、论三藏,
基督教有新、旧约全书,
伊斯兰教有古兰经和圣训,它们又各自拥有数量众多,浩如烟海的神学唯心主义著作。
宗教研究领域是一座充满神秘幻相和唯心主义浓云密雾的迷宫。在这座迷宫之前,如果我们放弃一切理论思维,那就只能把它置于永远不可解破的神秘境地;如果我们带着错误的导游图(错误的理论),那就会使我们永远陷入迷宫而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只有借助于科学理论的理性之光,才能照亮幽暗的黑夜,给我们指示走出迷津的正确方向,解破
宗教的神秘,把
宗教研究变成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