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瑶人的
乐器已多种多样,相当丰富,主要有芦沙、铳鼓、葫芦笙、竹笛、铜鼓、穿堂鼓等。“徭人之乐,有芦沙、铳鼓、胡芦笙、竹笛。芦沙之制,状如古箫,编竹为之,纵一横八,以一吹八,伊嘎其声。铳鼓,乃长大腰鼓也。长六尺,以燕木为腔,熊皮为面。鼓不响鸣,以泥水涂面,即复响矣。胡芦签,攒竹于瓢,吹之鸣鸣然。笛,韵如常笛,差短。”这里所说的泥水涂面的长大腰鼓,即今之
黄泥鼓。“卢沙,徭人乐。状如箫,纵八管,横一管贯之。”“胡芦笙,两江洞之乐。”“铳鼓,瑶人乐。状如腰鼓,腔长倍之,上锐下侈,亦以皮鞔,植于地,坐拊之。”“铜鼓,古蛮人所用,南边土中时有掘得者。相传为马伏波所遣。其制如坐墩而空其下,满鼓皆细花纹,极工致;
四角有小
蟾蜍,两人舁行,以手拊之,声全拟鞞鼓”。《溪蛮丛笑》也载:“铜鼓,蛮地多古铜。……麻阳出铜鼓,……鼓尤多,其文环以甲士,中空无底,名铜鼓”。宋田渭在《靖州图经》中也写到:瑶人“其乐有愁笛(即竹笛)、壶笙(即葫芦笙)”。宋沈辽在《踏盘曲》中也记到:“湘水东西踏盘去,青烟白雾将军树,社中饮酒不要钱,乐神打起长腰鼓。”宋关师厚在《梅山十
绝句》中则咏到:瑶人“匝神欲击穿堂鼓”,穿堂鼓疑是长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