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直接吸收佛道神学。理学
开创者周敦颐,其《太极图•易说》出自
道教,其《
爱莲说》由《华严经探玄记》脱胎而出。北宋五子之一邵雍,其学可上溯到
道士陈搏的《先天图》。理学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赞美
佛学“极尽乎高深”。又说:洒扫应对,便是形而上者,理无大小故也”,近似禅宗。又说“事理一致,微显一源”,类似华严。
程颢曾云:“虽尧舜事业,亦只如太虚空中一点浮云过目”。程颐肯定华严宗圆融无碍的说法,并归纳为“万理归于一理”的命题。宋代理学最大代表者
朱熹对《阴符经》、《周易参同契》均有精心研究,并称赞
佛教说:“
佛教最有精微动得人处。”,又说:“今之不为禅学者,只是未曾到那深处,才到深处,定走入禅去也。”
朱熹的“理一分殊”之说,无疑受华严宗的启发,他说:“然虽各自有一个理,却又同出于一个理。”“
释氏云‘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这是那
释氏也窥见得这些道理。”宋代心学大儒陆九渊蔑视儒经文字,声称“六经皆我注脚”。他反对
朱熹“格物致知”的修养方法,斥为“支离事业”,主张直指本心、明心见性的简易功夫,颇有禅宗的风度,故世人称“陆学即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