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一:上传图片
方式二:粘贴地址
全部
图片
推荐词汇
知识图谱
历史源流
出土绣品
大葆台汉墓的刺绣残片
概述
1974年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汉墓出土了刺绣残片。根据发掘资料,墓中外棺棺底内西南端发现有两件绛紫绢地刺绣残片,一件残长61.5厘米,宽35.5厘米,另一件残长8厘米,宽14厘米。它们紧紧地夹封在有完好漆膜的棺底板之间,从而得以较好地保存下来。两件绣品的绢呈绛紫色,色调沉稳艳丽,是战国以来名贵一时的“齐紫”。绢上的刺绣纹样为典型的汉代藤本植物图案,纹样单位以一条反“s”形为主,两端再饰以蓓蕾和花穗,与马王堆一号汉墓、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出土的刺绣纹样基本相同,是西汉时期规范化的装饰纹样。绢上绣片花纹的色彩已经消褪,但从背面穿针引线分针设色的迹象看,可知花纹有6种颜色,绣工很精致。施绣时,在绢底上先用墨线绘出底稿,然后全部采用锁针法绣(辫子绣)成,其针法精细工整,富有表现力,五彩缤纷的绣片实为一件珍品。
-《羌族服饰与羌族刺绣》钟茂兰、范欣、范朴
出土绣品
大葆台汉墓的刺绣残片
概述
两件绣品的绢呈
绛紫色
,色调沉稳
艳丽
,是
战国
以来名贵一时的“
齐紫
”。绢上的
刺绣纹
样为
典型
的汉代
藤本植物
图案,纹样单位以一条反“s”形为主,两端再饰以
蓓蕾
和
花穗
,与
马王堆一号汉墓
、
甘肃
武威磨咀子汉墓
出土的
刺绣纹
样基本相同,是西汉时期规范化的
装饰纹样
。绢上绣片花纹的
色彩
已经消褪,但从背面
穿针引线
分针
设色
的迹象看,可知花纹有6种颜色,绣工很精致。
施绣
时,在绢底上先用
墨线
绘出
底稿
,然后全部采用
锁针
法绣(
辫子绣
)成,其
针法
精细工整,富有表现力,五彩缤纷的绣片实为一件珍品。(见图十六)
-《京绣》洪涛、冯韵明、孙颖
南京市
中国
南京市非遗名录信息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工艺列表
纹样列表
地图
色彩
识图
*本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数据库
非遗术语
3,673
非遗纹样
135
点击查看包含数据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
TRADITIONOW
条件筛选
时间筛选
配色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