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地区和全国一样,从1978年开始就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探索,经过几个阶段实践,最终确立了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经营机制。其过程大致是:从1978年开始实行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增加企业留利,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推动企业走向市场。1983年开始实行利改税,把国家与企业的
利润分配关系以所得税的形式固定下来。1984年根据《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所有权和
经营权适当分开;198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各种形式的企业承包经营
责任制,实行厂长(
经理)负责制,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1992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开始涉及企业改革的深层次问题。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了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通过理顺产权关系,实行政企分开,落实企业自主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权,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指出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所有权和法人
财产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并将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国有企业改革步步深入,目标、步骤都十分明确,成效显著。如原来的国营企业金秀食品厂,经过改制成立
广西金秀圣塘山天然保健品有限公司,利用本地特产,开发、生产绞股蓝系列保健食品,成为闻名中外的绞股蓝加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