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出殡习俗不同。
广西巴马
瑶族,天还未亮,死者家属就动手拆禽笆,以便抬棺出门,当地习俗认为,人有人路,鬼有鬼门,死尸不能从人进出的大门抬出。
广西十万大山坳瑶,家中大门分阴、阳门,阳门常开,供活人出入,阴门供鬼出入,只有打
黄泥鼓祭祖先、游神和抬死人棺材出门时才开。
广西大瑶山茶山瑶出殡时,要由道公作法“开路”送葬抬棺出门时,先派一人沿抬棺所经路径一路叫喊,提示村民,俗话称“喊车”,村民闻之随即关门。
广西南丹白裤瑶,有“砍牛祭丧”之俗。贵州荔波青裤瑶,送葬前,死者的亲属对灵柩跪下磕头告别,然后由男人将死者送去岩洞存放,女人全部回避。广东连南排瑶,把坐于竹椅上的死者和竹椅扎成尸轿,由亲属抬之出门。先由一人鸣锣开道,妇女们手牵长
白布条相随,随后是抬尸轿之人,最后是先生公,据说
白布条是死者到阴间去的桥,为送葬必备之物。云南省部分
瑶族出殡前,要先由道公念经文,再抱一只
公鸡绕灵三圈后,把一个
葫芦踩破,将鸡递出门外,意为将死者
灵魂引出屋。将鸡绑在灵柩头,抬到坟地后杀死烧熟给送葬者分吃。棺上绑一块黑布或
白布。由师公开道,以防恶鬼挡道作祟,众人执幡,敲锣打鼓、放炮、抬灵柩、撒纸钱和谷粒随后,妇女们一路痛哭,以示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