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文学语多用在民间的或非
宗教礼仪的民间文学中,不过口头文学语也可以在散文作品及其文献中找到,例如标题、引言或总论中,不管怎样,它的基本形式总是
诗歌,有被唱颂的可能。“颂”字其实可以译成“歌”字,而“颂话”可以引申为“歌的语言”或口头文学语。但是在“颂”体以外,还有其他几种口头文学作品,因为使用的是口头文学用语,但不遵循口头文学语的格律;使用口头文学语,并具有韵律结构,但不被当作诗或者用标题说明其为
诗歌;有韵律,但不用口头文学语写;有曲调,但不属于“颂”体。比方说,优勉瑶人用
诗歌书写的一些私人书信(信歌),传统上是
诗歌体裁,收信人可以配上曲调唱颂,但一般都不把它当作“歌”。同样地催眠曲有曲调,早不属于“颂”,原因是用口头语言表达的,韵律不全。本文不涉及上述所有的文体,而注重于使用口头文学语的民间歌谣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