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纹是
侗族织绣艺术中最为常见的
纹饰,体现了这一族群鸟文化的遗风。古
越人有崇鸟的习俗,距今七千至五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和
良渚文化遗址中,便发现多种属于古
越人的鸟形
雕塑和图案。《博物志·异鸟》记载:“越地深山有鸟如鸠,
青色,名曰冶鸟……
越人谓此鸟为越祝之祖。”《
吴越备史》卷一载:“有罗平鸟,主
越人祸福,敬则福,慢则祸,于是民间悉图其形而祷之。”作为百越的后裔,
侗族人保持着“敬鸟如神,爱鸟如命”的传统,在生活中养鸟、斗鸟,盛装时缀饰鸟的
羽毛。
侗族《远祖歌》中记述,一场洪水过后,世人只剩姜良、姜妹二人,他们历经千辛万苦仍找不到配偶来繁衍人类,最后在高山顶得到
凤凰的指引,
凤凰劝导二人“各把两块磨盘丢下山冈,如果磨盘在山底拼合,你俩就是新郎和
新娘”,兄妹二人经过三次试验,每次磨盘均相合,便以
凤凰为媒,结成了夫妻,人类得以繁衍,此后又是
大鸟从远方衔来了谷种,
仙鹤用鱼虾、清泉哺养了
侗族的先人,
鸿雁为他们指引了迁徙的方向。至今在
侗族地区的鼓楼顶尖上,大都塑有一只鹤(鸟),风雨桥上的中端亭顶上也塑有鹤,平常农家旧木楼的木格窗上各种图案中也多有鸟的图案,在
湖南芷江还保持着逢年过节扎鸟的习惯,用冬笋的壳做鸟的
翅膀,用千红辣椒做鸟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