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一:上传图片
方式二:粘贴地址
全部
图片
推荐词汇
知识图谱
主要工具
织机
云锦大花楼提花机
机型结构
概述
云锦大花楼提花机主要有两种机型:坑机型和旱机型。坑机型为民间妆花缎机的普通机型。特征是,机身前端直接放在地面上,而在其下部挖一前深40厘米、后深50厘米的机坑,用以藏脚竹和柱脚。过去人称织锦艺人为“半身入土”,即是指这种在坑机上的操作状态。坑机对房屋要求不高,过去的一般民宅都可安放,由于机身低,机上做杂活也比较方便(图16-22)。旱机型多在地域潮湿或有官营、大房的条件下,在妆花纱、罗、金彩绒等品种上使用。旱机特征是,机身前端安有二脚,不用机坑,机身高而两边用长板搭“跳”以便做“杂”活,优点是织品易平整干净(图16-23)。①排雁②判官③枪脚④迪花⑤羊角⑥搭角方⑦机身⑧机腿⑨狗脑⑩局头(11)花门柱(12)头道楼柱(13)二道楼柱(14)花门梁(15)头道火轮圈(16)二道火轮圈(17)三道火轮圈(18)燕翅(19)八字撑(20)冲天柱(21)冲天盖(22)花机(23)别纤竹(24)别纤枕头(25)千斤筒(26)挂花筒(27)挂花竹(28)立人(29)撞杆(30)横档(31)立人销(32)马头(33)撞机石(34)鬼脸(35)立人盘(36)筘框(37)牛眼睛(38)干出力(39)高压板(40)三架梁(41)鸭子嘴(42)吊幛弓棚(43)幛子范子(45)鹦哥架(46)城墙垛(47)鹦哥(48)老鼠栓(49)横沿竹(50)顶机石(51)织花坐板枕头大花楼提花机部件的名目,数量繁多,形象生动。清代卫杰在《蚕桑萃编》、陈作霖在《凤麓小志》中记载了不少大花楼提花机部件名称,其中大部分仍在使用,是很珍贵的史料,现列表将其归纳对照并简释功能,见表16-3。大花楼提花机的机架结构特点,主要反映在花楼柱为织机的纬向横置,纤线沿经面横排成单一起花的通幅式装造。提花者与织造者一上一下,面对面相对而坐进行操作,称之为“对织对拽”。纤线位置设在楼柱处,故吊纤的冲天柱、盖以及拽者的坐位,都要放置在底楼柱的后面。这样,需将楼柱的两边框梁延长,犹如两个展开的翅膀,名曰“燕翅”,上搭坐板,供拽花工坐上操作。为提高承重强度,“燕翅”内档下设一斜撑“八字撑”,与楼柱相连,支撑人体和拽花的重力。冲天柱下部插入“燕翅”内档和八字撑槽内固定,冲天盖上吊“千斤筒”挂纤,后拴“架花竹”挂花本,冲天柱上部朝前有木枕一对,上拴“别纤竹”,织造时绷紧纤线便于操作。冲天柱下部有一槽孔,穿入“花锛”,花锛是固定“花机”的部件,上有数孔以调节花机的前后移动。花机的高低位置,由“花机绳”调节,其结构如“吊框绳”,用绳较细。花机绳下部拴一铁件“花机扣”,套在花锛与花机轴钉中间,花机即可转动。
-《《丝绸织染》》
织机
云锦大花楼提花机
概述
云锦大花楼提花机是我国古代提花机发展的顶峰。它的特点主要是能够表现大图案、多色彩、组织变化丰富的各类提花织物。横向花纹宽度可达全幅,甚至是拼幅和巨型阔幅。纵向纹样长度,亦可不受一本花长度的限制而无限扩展。因为它的“不受限制”,促进了多彩复杂织物的发展,通过“挖花妆彩”工艺,使织物绚丽夺目;它的自由更换花本的功能,使得织造工程浩大的帝王龙袍成为可能。明清时期最精美的云锦织物多是由这种大花楼提花机织造的。
-《《丝绸织染》》
南京市
中国
南京市非遗名录信息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工艺列表
纹样列表
地图
色彩
识图
*本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数据库
非遗术语
3,673
非遗纹样
135
点击查看包含数据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
TRADITIONOW
条件筛选
时间筛选
配色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