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精神是什么?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梁漱溟的《
中国文化要义》、钱穆的《
中国文化精神》、唐君毅的《
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中都对其进行过讨论,但直到如今学者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当一个人如此问时,他问的其实是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与现在的我们隔着整个工业时代的传统精髓。这将会有一个非常抽象的回答,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却又感觉这一问题的答案无处不在,甚至可以用言语具体的描述出来。张岱年在分析《
周易大传》时指出,《
周易》高度凝聚了并有机结合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中、
及时、通变等思想,在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即形成了一个以刚健有为为中心的宏大生活原则体系,影响、塑造并推动了后来
中国文化的发展。论及这一文化体系里最为核心的精神要素,他主要则归结为四点: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在汉代以后的社会中,
中国文化在各个时代的聚合与壮大,乃至分流、再聚合,千余年的演变也正体现了这四种核心要素的相互推动,从
哲学、
宗教到市井生活观念,都可以看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记。并且,他进一步强调,这四种文化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而是互为表里、彼此有所统摄。具体来说,“‘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而‘刚健有为’思想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华文化基本思想的体系”。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考虑这种论述是否足够全面,但其研究思路无疑是颇具见地的,能够帮助我们站在一个足够的高度来认识
中国文化精神。在这个理论基础上,笔者理解的
中国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在生产生活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并内化在民族主体中的,经由历史洗练而稳定传承着的精神特质。那老河口
木版年画所
表现的
中国文化精神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谈呢?